6-心經-臨中山篆

      定稿長卷即將完成,打算臨王嘗銘老師中山篆心經

      中山篆是刻在中山王器上的銘文中山王方壺(中山王璺 ㄘㄨㄛˋ )於1978年在河北省戰國中山王墓出土,是「中山王三器」中的一件(另兩件為中山王鼎中山王圓壺),具有很高的文物價值和美感,在壺四壁上鐫刻精美的篆書銘文,也是極為寶貴的書法資源。這些銘文整體感覺工整優美,章法上文字排列整齊,布局均勻,字型屬懸針篆流暢修長,重心都較為偏上,兩側筆畫向外略開張,縱向的筆畫基本是以尖筆收尾,筆畫雖纖細卻有著如鐵絲般剛勁的力量感。注重輕重虛實的對比,主筆較重,其他筆畫則輕,使得整個銘文具有很強的韻律感和裝飾趣味,給人以搖曳多姿的美感,是戰國晚期金文書法藝術的代表作品。追求筆墨暢意自然的書寫性不屈曲做作

      練習時先設計字的大小,然後試兩枝筆,決定用寫行書那枝(威豪學長家的筆)~因為中山篆的筆劃雖纖細卻有著如鐵絲般剛勁的力量感,且因為是刀刻的文字,所以起筆和收筆尖細。看著第一張毛邊紙,筆劃粗細很接近(像用簽字筆寫的),試試在比劃的中段加粗些...

       繼續揣摩書寫之變化,練寫心經。拿習作問盧老師,老師說可以這麼寫,於是定稿。

加上註解,做成影片

       也重寫一遍黃嘗銘老師回文聯作品,加上感想,此份定稿長卷總算完成了。


6-心經-臨鄧石如篆書

鄧石如篆書心經-定稿長卷 111.7.10 

鄧篆心經-1110711

       鄧石如直式四條幅心經(超連結-他漏寫一字),他以法作鄧石如篆書中,起筆時方時圓,逆順結合。收筆則孕尖於圓,往往在勻力運筆至末端時略提後鋒露即收,或虛回收筆,既得勁利之健而無虛尖之病。一些方收之筆,在筆至畫末時戛然猝提收筆,有斬釘截鐵的果斷之力。行筆中,中鋒、側鋒、快慢、提按、轉折、駐筆、平移等皆有,特別是在彎曲之處,或用提按之法,得圓暢之意;又或先停後轉法,成外圓內方;又或頓折之法,而見方勁。一字之中往往多法並用,達到婉通與精密的有機結合。鄧石如的篆書筆法,大大的豐富了小篆書寫的過於單一,爲篆書打開了一方新天地。(網路資料)

       寫篆書,心要超定的!目前我的程度,只在"依樣畫葫蘆"階段而已,落款的那些字還特地上網查鄧石如篆書寫法。寫在定稿長卷上,經常一下筆就產生遺憾感 @@,很困難!就當習作記錄...

       因為之前寫秦篆,用的是狼毫小楷,所以寫這篇時也沒多想,用威豪學長寫禿的毫小楷寫(禿筆寫起筆藏鋒更容易),若用羊毫小楷不曉得會如何?(我目前還沒買這種筆) 據說羊毫直到代才有,此前一直是硬毫。換句話說,代以前的書法作品都是由硬毫寫成的。鄧石如尤其擅長用長鋒羊毫篆隸,我們一開始學隸書篆書也是用羊毫筆

      一般來說,寫大篆用狼毫兼亳為好,寫出來的字勁健有力並有金石之氣。寫小篆狼毫、羊毫、兼毫等都可以而以兼毫為優,因為用兼毫更能表現小篆剛柔相濟和婉轉圓通的造形特點。而狼毫太挺,不便於逆鋒或回鋒,羊毫又太軟,沒有一定用筆功底的人很難駕馭。(網路資料)

加上註解,做成影片

      暫時擱著最喜歡的文徵明行草小楷(他的作品,我想寫的太多了),先接著練中山王篆心經,把行書這卷定稿寫完吧~這樣我篆隸楷行草五體就都定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