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乙瑛碑(漢隸)

      想再練隸書蝦皮買了兩本寫隸書的(大陸)書,其中有《乙瑛碑》,於是上網查了一下:

  《乙瑛碑》,全稱名為《漢魯相乙瑛請置孔廟百石卒史碑》,或稱做《孔廟置守廟百石孔龢碑》、《漢孔子廟置卒史碑》、《魯相乙瑛碑》,因為百石卒史官叫孔龢(通「和」),所以又叫《孔和碑》,因為碑的頂部沒有碑額,所以歷朝歷代沒有一個固定的名稱。[底下原圖來自網路]

    碑身為長立方體,總高度198公分,寬度91.5公分,厚度22公分,以石灰岩質的石材刻成。正文一共18行,每行有40個字。碑文以漢隸書寫篆刻,於漢桓帝永興元年(西元153年)立碑,原來一直收存在中國山東省曲阜孔廟的同文門下,1978年移往東廡,1998年再移至漢魏碑刻陳列館典藏至今。《乙瑛碑》是東漢隸書碑刻中,筆韻雄健剛勁又兼具宗廟典雅之氣的代表作。碑文由隸書寫成,碑文記載孔子十九世孫孔麟,請求依照漢代祠廟定制,設立百石卒史,負責孔廟禮器、春秋祭典各項禮儀。事經魯前相乙瑛、後相,以及司徒吳雄司空趙戒先後奏聞,終得賢者孔龢,以學德兼備、事親至孝,獲選充任此事。碑文端謹肅穆,沉厚雍容,清人推為漢隸典型,是最多人師法的隸書範本之一。

       從網路下載拓碑圖片史賜書法字帖,並參考買的書(何大齊)及影片【陳忠建老師】,花了許多時間,用手機把模糊的圖片,慢慢修復清楚~這時感覺三星手機的這項功能挺不錯的!但此帖有多處斑駁到無法辨認,何大齊的書有辨識出更多些字可參考,但和原碑比對後發現他寫的順序,有兩個段落不對...

       盧老師常跟學生說我的"讀帖"功夫很認真。其實臨習前,上網查資料,瞭解一下該帖的典故或寫法...就可以了~當今網路大神超多、超佛心,所以只要願意學習,相對容易!

       到目前為止,我在尋帖、確認字體方面感覺最困難、最花時間的是西嶽華山廟碑和這個乙瑛碑~花了我非常多時間在整理字帖~前者我還自己印了一本何紹基寫的《華山廟碑》來剪貼、修改,然後以課本(還有最後面原拓碑)的字練習,最後用全開紙寫成模擬原碑佈局的完整一份作品時,竟發現何紹基寫的,以及網路上查到的"原文" 皆有誤!@@ 

       現在用手機直接修圖,算是方便許多!我常用手機來臨寫~儲存圖片直接放大來練,同時可註記字型要點;用手機拍下或自己寫的字來比對~字體大小、筆劃粗細、位置...的差異一目了然!也推薦許多同學這個方法,只不過大家還是習慣用紙本來臨寫...

       接著毛邊紙+羊毫筆臨寫,寫過史晨碑華山廟碑,感覺乙瑛碑容易許多!

原文(綜合多種版本,粉紅色字表示有殘餘字形;紅字則看不清~依殘餘字形+網路推論)
司徒臣雄司空臣戒稽首言。魯前相瑛書言。詔書崇聖道。勉。孔子作春秋。制孝經。刪定五經。演易辭。經緯天地。幽讚神明。故特立廟。襃成侯四時來祠。事巳即去。廟有禮器。無常人掌領。請置百一人。典主守廟。春秋饗禮。財出王家錢。給犬酒直。須報。謹問大常。祠曹掾馮牟史郭玄辭對。故事辟雍行。祠先聖師。侍祠者。孔子子孫。大宰大祝令各一人。皆備爵。大常丞監祠。河南尹羊豕雞馬犬各一。大司農給米祠。臣愚以為。如瑛言。孔子大聖。則象乾巛。為漢制作。先世所尊。祠用眾爵。今加寵子孫。恭明祀。傳于罔極。可許。臣請魯相為孔子廟置百石卒史一人。掌領禮器。王家錢。給酒直。他如故事。臣雄臣戒。愚戇誠惶誠恐。頓首頓首。死罪死罪。臣稽首以聞。
制曰可。司徒河南吳雄季高。
元嘉三年三月廿七日壬寅。奏雒陽宮。司空公蜀郡趙戒字意伯。
元嘉三年三月丙子朔。廿七日壬寅。司徒雄司空戒下魯相。承書從事。下當用者。選其年卌以。經通一蓺。雜試通利能奉弘先聖之禮。為所歸者。如詔書。書到言。永興元年六月甲辰朔十八日辛酉。魯相平。行長史事。卞守長擅。叩死罪。敢言之。
司徒司空府壬寅詔書。為孔子廟置百石卒史人。掌主禮器。選年卌以上。經通蓺。雜試奉弘先聖之禮。為宗所歸者。平叩頭叩頭。死罪死罪。謹案文書。守文學掾魯孔龢。師孔憲。戶曹史等雜試。龢脩春秋嚴氏。經通高第。事親至孝。能奉先聖之禮。為宗所歸。除龢。補名狀如。平惶叩頭。死罪死罪。上
司空府
讚曰。巍巍大聖。赫赫彌章。相乙瑛字少卿。平原高唐人。令鮑疊字文公。上黨。政教稽古。若重規。乙君察舉。守宅除吏。孔子十九世孫麟。廉請置百石卒史一人。鮑君造作百石吏舍。功垂無窮。於是始□。
後漢鐘太尉書。宋嘉祐七年(西元一0六二年)張稚圭按圖題記。

        接著用壁紙內面書寫,但紙不夠長,到一卷盡頭時,得估算黏貼(?)處的接法。測試過後,打算以"段落"形式去銜接(剛好寫到"字意伯",接縫處直接空一行)。這時發現拓的照片和網路上的"原文"不太相同。重新核對原碑後,才確認原文的正確順序(如上),於是又把下載的照片,重新剪貼...整理圖檔和原文,花了不少時間。

       603字,寫起來也要很久~前行墨沒乾就下筆,還是會把餘墨帶到白紙上 (寫到一半時,突然有一段特別嚴重@@),後來索性每寫五個字就休息一次😂

       行寬8.5公分,寫完內文就要超過10公尺~(用剩的)壁紙得接3段。還是沒能臨到非常像,想打退堂鼓,重新寫過...繼續加油吧!
       愈寫感覺愈奇怪~乙瑛碑一開始的字方正有力,後面有些地方的字卻呈線條偏細的扁方形?(我把拓碑的字調成差不多大來比較)


網路上查的資料:《乙瑛碑》是漢隸名碑中最能稱為漢隸標準本的作品,歷來書家們都把它作為漢隸規範書法的代表。主要審美特點是方正、端麗、骨肉勻適,具有中和之美。《乙瑛碑》筆法粗細相間,字與字,行與行疏密得當,大小適宜,顧盼有情,精神飛動。全碑貫通一氣,充分體現了寓風流於嚴謹之中的藝術風格。它除了具有漢隸在用筆結字等方面的共性,還有自己的藝術特色。...
       第三遍用生宣長卷書寫,觸感不錯,但""字寫後感覺怪,查後發現是老師筆誤了,思考幾天後,裁掉重寫...這次預計用全開紙吧?寫得開心的話,日後裝裱較方便...

       



19-沈尹默楷書集無相頌

四條屏(條幅,四張)-老灰紙,中蘭竹(狼毫) ;落款-小蘭竹  112.10.10

        沈尹默(1883年-1971年),中國書法家,工楷書、行書、草書,尤其擅長行書。初學褚遂良,後遍習晉唐諸名家。晚年融會了蘇軾,米芾等人的風格,用筆清圓秀潤,中有勁健遒逸之姿。主張以腕行筆【參考網址】。沈尹默先生與沙孟海舒同啟功等並稱百年來中國書法四大家。已故全國文物鑒定小組組長謝稚柳教授則認為:「數百年來,書家林立,蓋無人出其右者」。

       沈尹默的字剛勁飛動,神氣淋漓,用筆秀潤清圓,結體瀟灑穩健,繼承了優秀的傳統,創出了自己的面目。他除了臨習過各種漢隸和六朝碑版外,還一家一家的臨摹過王羲之、王獻之、智永、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顔真卿、蘇軾、黃庭堅、米芾、文征明等大家碑帖。晉、唐、宋、明的書法劇迹碑版,他都認真不懈地摹習,不以個人好惡而輕予取捨,不斷地從中國豐富的書法遺産中汲取營養,擴大視野,“學碑能涉於僻,學帖能不流於俗”,融會貫通,取得自己的面目,於清麗中逸氣流露,能夠雅俗共賞,尤以行楷更擅長。他的行書富有個人特色,在我國書法藝術的歷史長廊中,行家公認爲應該佔有一個席位。

        感覺沈尹默的字很好看,在教室買了一本《沈尹默楷書集無相頌》練練沈尹默的字型。寫《正氣歌》時在網路上找到陳忠建老師沈尹默《正氣歌》。於是一邊試著從網路上找沈尹默的字,整理出一份字帖。然後繼續練字。感覺寫不好,又回頭重練一遍《無相頌》。然後完成一份《正氣歌》,所以《無相頌》是後來才寫出作品的...

沈尹默體楷書-正氣歌-狼毫(中蘭竹) (112.7.11)

1120711-正氣歌楷書-全

六祖壇經無相頌般若品第二~無相頌  解說

說通及心通,如日處虛空;唯傳見性法,出世破邪宗。

法卽無頓見,迷悟有遲疾;說卽雖萬般,合理還歸一。

邪來煩惱至,正來煩惱除;除却邪與正,清淨至無餘。

菩提本至性,淨心在妄中;修道卽修心,心圓同虛空。

常見己之過,莫尋他人非;離心別覓道,終身與道違。

波波度一生,到頭還自懊;時時勤返照,彼岸自然到。

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若見他人非,自非却是左。

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過;但自却非心,打除煩惱破。

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 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

此頌是頓教,亦名大法船; 迷聞經累刼,悟則剎那間

        盧老師說每五字空一小段,看的人比較好讀。所以寫正氣歌時,我設計的版面是全開四張條幅格式(四條屏)都有這樣做。無相頌也是一句五字,共三百字。練寫沈尹默的字時,原想用寫正氣歌時的四條屏(因為我覺得字大些比較好),但後來發現很少作品有依句子分段的(也上網查了許多作品),所以格式還要再調整...

       每句間隔1公分,完成四條屏。光是落款,就把第四幅寫了好幾遍,但也把這種字型練得更熟些。


迴向文: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特定迴向:

弟子宋秀玲,願以此所抄寫六組壇經般若品無相頌之功德,迴向給我的XXXX,祈請南無大慈大悲釋迦摩尼佛慈悲做主,超拔XXXX,願XXXX離苦得樂,早日消除累世業障,破為開悟,往生淨土。弟子真心求懺悔!南無釋迦摩尼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