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爸爸

     從小我最羨慕爸爸的書法字,他寫得很好,而且是自創字體。整理老爸遺物時,發現老爸這些年來,每天寫一篇心經(一直到開刀前一天:七月29)。據誦經的師父說,抄寫心經有很大的好處,用默寫的更好!也許這就是他在加護病房裡沒覺得明顯疼痛、離開時面容也很安詳的原因吧?!在台中時,我就抄了幾篇心經,回家後,每天也至少抄一遍,聽人說要『迴向』,後來就都會將抄經功德迴向爸爸,希望爸爸能往生西方淨土;如果當天多抄一篇,就迴向給媽媽,希望媽媽的腳趕快康復,能回家休養!

    剛回來上班的頭兩天,心情還不太能調適…電腦裡一邊重複播放著《藥師佛灌頂真言》(從老爸開刀時,一直為老爸祈禱-留下的習慣),一邊幫美菁老師修閱讀教學設計比賽的參賽稿件、整理書展活動的過程與後續、準備98學年度的閱讀成果册…希望能藉忙碌的工作,排擠掉某些想法~~~這兩天好多了,只不過,還是無法習慣以後再也見不到老爸的事實…


想爸爸~

    為了爸、媽的身體,今年暑假的週末假日,我們經常跑台中。七月底,爸爸動了心臟的冠狀動脈繞道手術,在加護病房裡的前兩天,狀況都不錯。但是第四天,突然接到病危通知。經過十幾次的電擊,加上一個多小時的CPR急救,最後還裝上葉克膜很難想像身體一向健康的老爸,身上插了大大小小的救命管子,備受折磨!我們卻只能不斷地唸誦藥師佛灌頂真言,為老爸祈福。過了八天左右,爸爸情況略為好轉,醫生為他裝了植入式心內去顫器,並拔除葉克膜。十天後,老爸終於順利出了加護病房。在普通病房裡,我們跟爸爸述說當時的危急情況時,老爸說他並沒有感覺,只是不斷的做夢、做許許多多的夢(可能是鎮靜劑和嗎啡的作用吧!)

    回家休養的這幾個禮拜,老爸的精神狀態和身體,都逐漸好轉,也沒出現裝了葉克膜的諸多可能併發症。915日 當天早上,老爸胃口很好,也很開心的看美國職棒,前一天卡拉ok也唱得很開心,還清理了花圃裡的雜草…。誰知道只是自己去洗個澡,我們就再也見不到他了!爸爸,您真的走了嗎?


     爸爸突然撒手人寰,我們五個孩子在悲痛與遺憾中,看顧老媽並料理後事。雖然萬般不捨,但還是希望佛祖接引爸爸魂歸極樂,上品上升,功德圓滿。上週六(9/25)告別式後,送往火葬場火化,並在今天(9/27)晉塔,安位於新竹軍人公墓旁的家族墓園。



    
爸爸的後事告一段落,但我心中的某個角落,卻覺得愈來愈空虛…。



海鳥受困墨西哥灣浮油

     英國石油公司租賃的鑽井平臺“深水地平線”4月20日爆炸沉入墨西哥灣,海底油井持續漏油。事態的嚴重程度遠超出之前的預計。專家警告說,如果漏油無法得到控制,後果將是“一場噩夢”!

     美國邁阿密大學研究人員說,衛星圖像顯示,墨西哥灣浮油面積一天內擴大至少兩倍,4月30日已達約9900平方公里。如何控制洩漏油量,弱化生態威脅,倍受考驗…。
 



     至少600種動物正面臨巨大威脅。路易斯安那州野生動物和漁業部稱,浮油威脅到約445種魚類、134種鳥類和45種哺乳動物以及32種爬行和兩棲動物。



     其中身為路易斯安那州鳥的褐鵜鶘的安危最受關注,這種優美的大鳥在海岸附近的島嶼上產卵,可能會捕食體內含有石油的小魚。



資料來源:人民網(2010年6月6日)


 


  2010年6月3日,路易斯安那海岸東大陸島海灘,一隻海鳥全身覆蓋著厚厚的油污。

     雖然英國石油公司的工程師仍在盡全力封堵墨西哥灣漏油,但越來越多的浮油正被沖上美國海岸,對生態的影響也越來越明顯。以下是美國攝影師查理-裡德爾在美國路易斯安那州東大陸島海灘拍攝的一組海鳥受困於浮油的最新照片,野生動物面臨的威脅真是怵目驚心。





  上圖:一隻褐鵜鶘困於浮油中,全身上下滿是油污。




  上圖:一隻海鳥全身覆蓋著像漿糊一樣的油污,在淺灘處掙扎。






上圖:一隻褐鵜鶘艱難地張開翅膀。




  上圖:一隻海鳥困於浮油中,看上去已經奄奄一息。



海洋微生物

  CoML項目公佈的最新數據聚焦“難以用肉眼觀察”的物種。此次海洋生物普查過程中,科學家發現的其中一個新物種就是圖片中的這個“魷魚蟲”,生活在西裏伯斯海海下2800米的區域。[資料來源:中國經濟網]





    這個透明的粉紅色海參是CoML項目科學家在太平洋西部的西裏伯斯海發現的。研究人員認為它可能是一個新物種,具體結論有待專家對標本進行檢驗後得出。


 





    海洋微生物的多樣性讓參與普查計劃的科學家感到吃驚。他們表示這個藍綠色藻類是地球上最為古老的生物家族成員,擁有30億年的歷史。


 





    這個好似天外來客的生物是一隻年幼的頭足類動物(cephalopod)。“cephalopod”這個詞來源於希臘語的“頭/足”,魷魚和章魚都是這個家族的成員。雖然幼仔和成年個體在外貌上存在巨大差異,但都長有帶吸盤的肢體以及大大的眼睛。



    據國外媒體報道,在進行國際海洋生物普查(以下簡稱CoML)期間,研究人員將數量空前的海洋微生物編入目錄。其中一大亮點當屬發現一個規模龐大的“微生物席”,所覆蓋的海洋面積相當於希臘。微生物在海洋生物量中的比重最高估計可達到90%。國際海洋生物普查計劃為期10年,將於10月公佈其普查結果。



    國際海洋微生物普查計劃(以下簡稱ICoMM)負責人麥切·索基恩表示:“其他任何海洋生物的數量都無法與此次普查發現的微生物數量相提並論。科學家正在發現一系列新的海洋微生物並對其進行描述,這些微生物無論是從多樣性還是豐富性方面都達到令人吃驚的程度。”



    CoML共有4個項目,ICoMM只是其中之一,普查對象為“難以用肉眼觀察”的海洋微生物。由荷蘭和美國研究人員構成的普查組在超過1200個區域收集樣本,最終編輯整理的數據集涵蓋的DNA序列數量超過1800萬個。



    CoML項目研究員表示基於分子特徵的海洋微生物種類達到10億種左右。他們指出微生物對海洋生物的可持續性至關重要,它們在海洋生物呼吸作用中的貢獻率達到95%左右。CoML綜合組負責人保羅·斯奈格拉維表示:“它們在維持海洋正常運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毫無疑問,如果沒有微生物的參與,海洋中的生物乃至地球上的生物將很快走向滅亡。”

 





    研究人員表示這只管海葵幼蟲已開始像成年個體那樣利用觸須捕食獵物。位於圖片中部的是它的腹部,顏色較暗說明它最近吃過東西。


 





    CoML項目參與者和德國研究人員曾在2009年對這種新發現的挖洞動物進行描述。這種動物生活在非洲西岸大西洋幾內亞盆地4000多米的深處。圖片中的這個幼仔身長只有0.25毫米左右。


 





    科學家表示acantharians可能是4種生活在海洋開放水域的大型變形蟲之一。它們的骨骼由單晶硫酸鍶構成,這種物質會在細胞死後迅速溶解于海水中。



    根據科學家上世紀50年代作出的估計,每升海水中的微生物細胞數量在10萬個左右。借助於更為先進的現代技術,研究人員現在得出的微生物數量接近10億。根據他們的計算,海洋微生物的總重量估計相當於2400億頭非洲象。



    此次海洋生物普查中,智利研究人員在南美洲西南岸發現一個巨大的“微生物席”,覆蓋面積相當於希臘。“微生物席”是在最小含氧層所在深度發現的。所謂的最小含氧層是指含氧量極低的區域或者無氧區域。根據研究人員的發現,這些微生物以硫化氫為食。硫化氫對絕大多數生物具有毒性,是無氧環境下的有機物質分解產物。



    這個研究小組由CoML科學籌劃指導委員會副主席領導,他表示“微生物席”與一個存在於25億年至6.5億年前的生態系統類似。除了聚焦微生物外,參與普查項目的科學家同樣對浮游動物種群的多樣性進行了評估。期間,他們在深海平原、熱液噴口以及滲漏區採集樣本。



    斯奈格拉維表示,借助於最近取得的技術進步,科學家才得以對“難以用肉眼觀察”的微生物進行研究。他在接受BBC News採訪時說:“在研究微生物過程中,我們很難進行分辨,因為它們的個頭太小並且看上去一模一樣。我們現在知道海洋中看似相同的微生物實際上存在巨大差異。過去10年時間裏,我們在相關技術幫助下開始解答‘它們是什麼’以及‘做什麼’的問題。”



    斯奈格拉維稱不同項目組獲取的資訊將被輸入一個名為“海洋生物地理資訊系統”(以下簡稱Obis)的開放式數據庫。他說:“參與普查計劃的每一個人都贊同將他們獲取的數據輸入這個數據庫的做法。”目前,全世界的網民都可以通過互聯網訪問Obis。這個數據庫當前的記錄超過2700萬個,涵蓋超過11萬種海洋生物。網民可通過數據庫獲取大量資訊,其中包括海洋生物的細節,發現區域以及所在區域深度。



    斯奈格拉維說:“這種方式有助於豐富這個全球海洋生物多樣性數據集。在數據庫的幫助下,人們可以驗證有關海洋生物的各種猜測,例如生活在什麼地方,哪些區域是生物多樣性的熱區和冷區。我認為未來的這個數據庫將擁有極為豐富的內容,幫助人們獲取自己希望的資訊。”一份最終的綜合報告將於10月初公佈。隨著報告的公佈,這項為期10年由超過來自80多個國家的2000多名科學家參與的普查項目也宣告結束。



(責任編輯:徐晶慧)






獅虎 & 虎獅

獅虎獸(Liger):雄獅與雌虎雜交後的產物,樣貌與獅子相似,但身上長有虎紋。和獅子不一樣,獅虎獸喜歡游泳。獅虎獸的體型比獅或虎都要大。原因是雌性獅及雄性虎會把控制生長的遺傳基因傳給後代,生長不受控制。獅虎獸由出生起會不斷生長,直至它的身體不能承受為止雄性獅虎獸不能生育,而雌性則大多可以。牠們可與雄獅交配產生「獅-獅虎」或與雄虎產生「虎-獅虎」,但都很短命。第一隻獅虎獸誕生於法國。經過4年的感情培養,非洲雄獅哈里與東北母虎珍珍於1981年一個極其偶然的機會下生出它們的寶寶「莉莉」。「莉莉」活了20年。本世紀初,大陸有好幾個動物園開始在這方面進行嘗試,但結果都不太令人滿意。






虎獅獸(Tigon)雄虎與雌獅雜交後的產物,存活的機率微乎其微。大陸第一隻虎獅出現在南京。2002年8月22日,南京紅山森林動物園一隻四歲大的母獅順利產下一隻虎獅,由於母獅母性不是很好,虎獅得不到母乳的餵養,身體抵抗力較差,因此,第三天小虎獅開始發燒,此後病情加重,於出生後第七天死亡。




















     在自然環境中獅和虎的棲息地很少重疊,獅虎獸和虎獅獸主要是人類影響或主使之下的產物。由於種群差異,虎獅交配的很少,懷孕的機率極低,即便是在人工飼養的環境下,獅、虎受孕的成功率也僅為1%-2%,獅虎獸和虎獅獸極其罕見。有關資料顯示,目前世界上存活的獅虎獸、虎獅獸只有8-10隻。[資料來源:小怡子札記]



  獅虎雜交,後代為何不孕?



生物技術的定義

生物技術的定義:[資料來源-科技年鑑生物技術網]



定義一: [資料來源
:書名«生物技術之世界趨勢»民國八十九年國科會科資中心出版]

根據民國八十三年行政院科技顧問組之生物技術規劃小組報告草案中指出,生物技術(Biotechnology)乃是利用生物程序、生物細胞或其代謝物質來製造產品及改進人類生活素質之科學技術。



定義二:[資料來源:書名《生物技術產業年鑑2003》生物技術開發中心 ITIS計畫出版]

我國對於生物技術一詞,就科技層面的定義而言,可區分為廣義狹義的生物技術。

廣義的生物技術:總合微生物學、動物學、植物學、細胞學、化學、物理學、乃至工程學等科學而成的技術學門

狹義的生物技術:新發展的關鍵技術,如遺傳工程技術、蛋白質工程技術及細胞融合瘤技術等。

總而言之,生物技術是利用生物程序、生物細胞或其代謝物質來製造產品及改進人類生活品質之科學技術


定義三:[資料來源:網站名稱-主題網-生物科技,台北市發展生物科技產業推動小組;台北市政府建設局]

「生物技術」係指利用生物體為媒介來處理物質,對於產品與製程有用的科學與工程原理的應用技術

    蒐集這篇資料,是因為:以前的教材(部編與康軒),其『生物技術』採用的是狹義的定義,也就是指基因重組、基因藥物開發、複製動物、基因轉殖…等近年來所開發的新技術,並將其他廣義的運用,以『生物科技』一詞說明。但這今年翰林版課本採用的則是廣義的定義(去年用的康軒版好像也是)。以下文章節錄自網路:



    其實生物技術的應用存在於人類歷史中已有數千年之久,並且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在數千年前,我們的祖先就已知道利用單細胞生物所產生的醱酵反應來進行釀酒以及麵包、乳酪的製作;而在農業方面,自古以來,農人就知道選擇生長快速、生產率高的植物,作為繁殖下一代的工具,進行植物育種,醱酵技術以及植物育種都是早期人類應用生物技術的例子。



    生物技術,聽起來似乎高深,其實人類早已有利用生物程序的長期經驗,例如,利用醱酵技術製造酒精飲料、乳酸飲料、味精、抗生素等均是,逛市場舉目所見的花卉(如蝴蝶蘭)、魚肉、農產品,很多也是應用生物技術改良下的成果。在學理上,生物技術是利用生物程序、生物細胞或其代謝物質來製造產品、品種改良及創新、疾病預防與治療、改善人類生活素質、維護地球環境及生態的科學技術,不但是一種跨學門的整合性科學,更是研究生命科學、醫學、農學、生物工程的基本工具。生物技術在產業上的應用則涵蓋了農業、食品、製藥、醫療、保健、特用化學品、環保、礦冶及海洋產業等領域。可說是繼石油化學、航太、核能及資訊電子科技後的另一波技術革命。



ALD-腎上腺白質退化症-羅倫佐的油


媒體披露高雄張家三兄弟相繼染患「腎上腺(腦)白質退化症」,赴美就醫所需的龐大醫藥費在社會各界溫情響應下,短短三天就募集到六千四百萬元;張家三兄弟所罹患的這種罕見疾病也就是電影〔羅倫佐的油〕中所描述的怪病,患者因為基因缺陷,漸漸失去行動和語言能力,最後進入植物人狀態,通常兩年內會死亡。「羅倫佐的油」是澳洲導演喬治‧米勒根據真人實事拍攝的影片,描述名叫羅倫佐的美國小男孩罹患罕見的「腎上腺(腦)白質退化症」(簡稱ALD)的艱辛奮鬥歷程。ALD患者需要長期服用特別的油,以減緩神經病變的進展,因此這種因羅倫佐而研發出的油就叫做「羅倫佐的油」。




     ALD全名為adrenoleukodystrophy,中文譯名為腎上腺白質退化症,第一個病例在1910年發表。[參考網頁]



    ALD是一種X-性聯遺傳的疾病,分為四大類:

一、腎上腺髓鞘神經病變 (adrenomyeloneuropathy,AMN):約佔病患中40-45%,是屬於進行性的非發炎性軸突病變,好發於中青年男性,主要侵犯是在脊髓,所以病患會有四肢麻痺的現象;而另外45%AMN的病人,去髓鞘化位置是在大腦

二、發炎性大腦去髓鞘化 (inflammatory cerebral demyelination):可分成三種,約佔病患中35-40%。

1.孩童型:在10歲以前發病,大腦去髓鞘化一開始侵犯頂葉及枕葉,發病的3年間大多數病患都會有嚴重的神經症狀,好發在小男孩身上,初期症狀像是注意力缺損、過動症,之後會有痙攣甚至麻痺的情況發生,通常發病後三年內病情會迅速惡化,甚至死亡。

2.青年型:約在10-20歲左右發病,症狀與孩童型相似。

3.成人型:約在21歲以後發病,症狀與孩童型相似。

三、愛迪生氏症(addison's disease):約佔病患中20-30%,又稱腎上腺功能缺失。

四、無症狀(Asymptomatic):人類染色體上帶有ALD基因,患者沒有神經或是內分泌的異常。



     ALD的發生率兩萬五萬分之一。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在民國89年8月到93年12月間的罕病通報顯示,台灣有十三名ALD患者,有三人發病死亡,其他十人都已發病。而在歐美國家,平均每一萬七千人中有一位ALD患者。



     ALD的基因在Xp28染色體上,所以又簡稱〝X-ALD〞。腎上腺白質退化症的病患缺乏代謝脂肪酸的酵素,造成體內超長鏈脂肪酸堆積,這些超長鏈脂肪酸會沈積在大腦白質、睪丸和腎上腺皮質,引起發炎反應。

    在遺傳方面,由於ALD基因在X染色體上,所以當母親其中一條X染色體帶有ALD基因,並且父親染色體正常,遺傳給兒子時,兒子有50%的機會表現出病徵,女兒有50%的機會是帶基因者,所以病徵的表現不明顯或是沒表現當父親X染色體帶有ALD基因,並且母親染色體正常,遺傳給女兒時,女兒有100%機會是帶基因者,兒子幾乎是正常。然而女性X染色體帶有ALD基因,20%的病患會有神經症狀,語言及視力都有減退的情況發生,甚至是智力都有影響,類似腎上腺髓鞘神經病變(AMN)的情況。

    X-ALD病變的症狀有行為異常、智力衰退、視力減弱、步行困難、耳聾、癲癇發作、腎上腺賀爾蒙不足、容易疲勞、嘔吐、皮膚色素沉積(暗黑色狀)等。孩童型大腦X-ALD會有注意力缺損、學校表現不好,有尿失禁的情況發生。X-ALD病程的最初階段,病人會出現情緒不穩,然後病人的感覺功能和運動功能都會惡化,X-ALD 病人會從痙攣一路退化到癱瘓



    X-ALD的治療有下列幾項:

一、羅倫佐的油(Lorenzo's Oil):是從Erucic Acid提煉出來,為目前最普遍被採用的治療方式,是由蜜雪拉歐頓、奧古斯都歐頓、和羅倫佐歐頓所發展出來的。羅倫佐的油的處方為:每公斤體重給予1.7公克glycerol trioleate oil和0.3公克glycerol trierucate oil,然而此種治療方式只適合6歲以下小男孩使用。羅倫佐的油並不能治療已經產生的神經病變,對成年病患也不具療效。

二、骨髓移植:1984年發表全球第一個罹患X-ALD並接受骨髓移植,但最後因為腺病毒感染而死亡的案例。而骨髓移植是目前提倡能有效改善X-ALD症狀的唯一方法,在2000年Lancet發表的報告中發表骨髓移植的確能改善預後,但骨髓移植治療的成效除視受贈者與捐贈者HLA 是否能符合配對之外,在作移植前的免疫抑制的過程中,病人身體狀況是否能夠承受,並且能有效預防伺機性感染的發生,這些都是我們必須加以考慮的要件。目前仍然無一準確的追蹤因子來決定骨髓移植後病人的預後好壞,只能藉由神經學上的檢查(例如腦波、腦幹聽覺誘發電位、視覺誘發電位、體感覺誘發電位等)或是MRI上結構變化來決定骨髓移植成功與否。

三、類固醇補充:對於MRI正常的愛迪生氏症患者,可以補充類固醇來使腎上腺功能恢復,並且對患者的智力、學校表現及日常生活都有所幫助;然而對於已經有神經症狀且MRI有明顯異常的X-ALD患者幫助不大。

四、免疫抑制:X-ALD的患者因為這些超長鏈脂肪酸會沈積在大腦白質、睪丸和腎上腺皮質,引起發炎反應造成TNF-α大量釋放。所以有人研究利用thalidomide及interferonβ-1b來減少發炎反應的產生;thalidomide可以減少TNF-α的活性,而interferonβ-1b原來是應用在多發性硬化症,但是因為ALD的致病機轉與多發性硬化症相似,將之用在ALD患者身上,但目前尚缺乏大型追蹤研究報告,所以成效目前不明。

五、基因治療:目前雖有動物實驗能利用病毒載體將ALD基因轉殖到基因鼠上,來證實ALD基因會造成老鼠有腎上腺白質退化症的神經症狀;即使知道患者攜帶ALD基因,但是動物實驗中含有正確基因片段的病毒載體無法通過人類大腦屏障,將患者的ALD基因取代出來,然而隨著科技進步,此一方法終將會實現。

六、預防因為嚴重發病的X-ALD患者很少會在4歲以前發病,所以在出生或新生兒時期,注意生長發育、檢測超長鏈脂肪酸及體內可體松(cortisol)的含量,或是做基因檢測,都可以早期發現及預防。然而對於無預防及治療的X-ALD患者而言,約有1/3的機會進入孩童型發炎性大腦去髓鞘化。所以減少患者超長鏈脂肪酸的攝取,並且改善飲食中脂肪的比例,可以使病程進入孩童型發炎性大腦去髓鞘化的機會減少,降低X-ALD患者死亡的機會。 



    在國內ALD患者用以維持生命的羅倫佐的油,罕見疾病基金會、健保局及國民健康局有相關補助經費,但目前並沒有有效治療ALD的方式。目前政府對ALD的基因檢測並沒有補助,由民眾視需要自費做檢測,因ALD的發生率並不高,大部分民眾其實沒有接受篩檢的必要。但對於有 ALD患者的家族而言,是有必要全面接受篩檢,確實找出ALD基因的帶基因者,才能有效杜絕此一疾病的發生。



國中生物下冊教學筆記

     我知道有些家長很擔心孩子的生物科學習,所以,還是po上我的生物下冊筆記(提醒:勿做營業用途,否則…),解答是白色字體(若不知道如何改字體顏色,可在我網誌裡輸入word搜尋,我寫過一篇操作說明)。下載的網友,基於禮貌,您可以在下方做回應,讓我知道這筆記發揮多少功能,也作為往後是否要將自己多年的心血結晶po上網的參考…

     需要完整版(含習題)的,請自行與我聯繫,畢竟我不能讓我的學生直接從網路上抄到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