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系複習~活動

102學年時,整學期課程已結束,扣除最後的總複習時間,還有多出2節空堂,於是設計了這個活動。將課程內的6個生態系,依陸域水域分成兩組,一節課做一組的複習。


因為之前已經讓學生做過「動物界整理繪圖」,所以畫(動物)圖方面多少會有些些印象。為了增加競賽的刺激感,又省去老師得計時的任務...事先做好了計時、接棒指令"動感"舞曲音效(後來又做了第二個"快歌"版本)。還要做6個生態系的"",以及護貝好、可貼在黑板上的生態系名稱。


102學年702班生態系複習-音效準備


活動進行前,先做解說。然後...學生加了想法進來:「(每一棒一個大隊)一次2個同學一起畫」。也ok呀!那我可以把時間挪至"第二回合"做補強。於是活動就開始了...


102學年702班生態系複習-成果


102學年716班生態系複習-成果


底下是影片(依上課序)


等一會兒直接點照片進Flickr


~Flickr影片播放有3分鐘限制~ 


102學年716班生態系複習活動(1)-陸域


102學年702班生態系複習活動(1)-陸域


102學年702班生態系複習活動(2)-水域


去年,可惜沒有"多出空堂"可實施...


今年(104學年)只多出1堂課,於是調整成:每大隊(2排)抽2個"生態系"籤,討論過後選一個生態系來畫。並且移開講桌讓下一棒的先坐到第一個座位,避免移動時發生碰撞意外。


負責發表的"生態解說員"會依各班人數狀況,提前挑選或各隊派人出來,也可以兩人一組。原則上我會先說:每個生態系解說時間一分鐘,但如果還有話要說的,我也會睜一眼、閉一眼,因為畫圖時間以一個班30個學生來看(6排,每排5位),一回合就是5棒。加上中場老師解說、調整棒次,第二回合也才約5~6分鐘。再加上最後由每大隊選出"最強棒"來補強(1分鐘),其實時間是相當充裕的。


競賽後的投票,可以每人2票。如果每人一票,學生們超團結地投自己(否則得硬性規定:不能投給自己隊--可是學生會"不舒服")就很難更公平地選出優勝團隊了。102年我用加分方式,104年我給糖果(餅乾)獎勵(其實幾乎全班有得吃...)。活動結束,學生竟然問我:「可以拿手機出來拍照嗎?」我當然很開心地應允囉!但會提醒她(他)們要記得關機(校規有限制)。


104學年有3個班可以實施(依上課序)


3-活動-生態系複習(合作學習)-709班3-活動-生態系複習(合作學習)-704班3-活動-生態系複習(合作學習)-708班


繪圖來說明生態系的組成,尤其在短短的1分鐘內,其實是不容易的!畢竟知道有哪些,與畫出有哪些有很大的差異!我們自己教那麼久,也不會比學生們畫得漂亮!在許多班級,我們可以發現:考試能拿高分的同學,不見得美術也那麼厲害,但他(她)們在統整自己大隊方面,仍可以發揮得很好(同學們很容易信服、接受他們的指揮)。這個活動,當真要靠繪圖很強的同學們來加分了!


很多班級的"生態解說員"可是不在乎筆試的同學們喔~他們自己先選這個任務--因為對他們而言,畫圖更難!可是,十多分鐘的準備時間,仍然會讓他們的表現卡卡的,畢竟-站在台上解說,也是不容易的呢!但我相信:如果準備時間長一些,他們會更有信心,表現更好的!


動感舞曲、快歌的音效,在這整個競賽活動的氣氛中,扮演著稱職的催化劑角色!尤其是倒數計時(10秒),讓前、後兩棒學生能做好心理準備,省去老師又得掌握學生狀況、又得分心計時的困擾(讓學生計時會剝奪學生的參與,而且音量不見得夠大、夠清楚)。


競賽倒數計時音效2-舞曲版競賽倒數計時音效1-快歌版


活動前,我得先架設好錄影設備,再播放一小段交、接棒時的音效,還要特別提醒同學不能衝太快,導致意外傷害...但整場活動(尤其是繪圖階段)學生們的情緒特別激動,黑板上的成果又是令人感到意外的(難怪會想拍照留念)。過程中,學生們思考了:生態系組成的差異性,並用繪圖方式呈現自己的概念...有些學生描繪的生物,其實不在講義、課本上,而是在我給他們看的影片中。透過這個活動,除了將這段所學得的內容,又複習了一遍以外,還和同隊的同學們共同揮灑了一段青春活力...我想,應該會讓他(她)們印象更深刻吧?!


FB




綠繡眼雛鳥

昨天下午循著鳥叫聲,發現家後面的雀榕上有綠繡眼的雛鳥,趕緊抄傢伙

拿著不太會用的相機、閃過鐵窗的鐵條和紗窗,以及前方的樹葉與枝條,躡手躡腳地搜尋鳥蹤!過程中,不曉得按到相機的什麼鍵使視窗變色(老公跑到外面拍稻子收割時吸引過來的鳥類),風吹,再加上我手不穩、一直上下左右晃...幸好還是有錄到些可用的片段,然後剪輯成影片。今天我老公再幫我補拍了幾張照片(應該很容易辨別...)

等一會兒,將滑鼠移到圖中→會在圖旁邊出現鍵】

直接點照片進Flickr~可以放大

住家附近生物

以前拍過綠繡眼育雛紀錄,但可惜沒能拍到最後的學飛階段,這次竟然奇蹟似的(算是)補齊了!在家附近,能拍下沒有大砲望遠鏡頭可及處的生態紀錄(不能干擾),實在需要靠運氣!底下是之前上傳到Youtube的影片:

下面照片是去年5月拍的...

滑鼠移到圖中圖旁邊會出現Flickr左右鍵

直接點照片進Flickr~可以放大

追鳥



估計豆數活動紀錄

一直沒空整理照片、影片,這兩天特地完成一些(102學年度的,今年畢業)...


等一會兒直接點照片進Flickr


~Flickr影片播放有3分鐘限制~ 


估計豆數實驗-702班


估計豆數實驗-716班


給學生數的豆子,約500顆左右就好,剩下的時間可以用來讓同學們討論與發表意見。早期用紅豆+綠豆,但大小差異較大;這幾年用黃豆+黑豆(黑豆是記號)更理想些。


上課時會提醒同學們實驗課時最好帶計算機,我也會各組發(小)張計算紙。先統一用黑板再略作說明,告訴他們記錄結果的方式,待會才好跟其他組比較。


這個實驗很容易控制,但偶爾會發生一組動作超級慢(團隊分工太差...)。


捉放法的計算方法,會提前在課堂上教,很多班級的數學科學得不好,一碰到數學的算法,直接放空腦袋投降。我自己因為教過多年的數學(帶班),所以比較容易切入學生的狀況。用比例式的概念教,多數學生會因為國一數學不佳,導致心理上的學習障礙;用倍數的概念進行相對簡單許多!其實,只是換個看法而已~


先從記號數總數倍數比,再去討論是從待計數的(生)物體中取出作記號的,還是外加的記號數,給的練習題不需多,關鍵點的敘述數字變一下即可。以下是我的:


自編教材



用這幾道題目探討:用什麼方式(公式)算會更輕鬆、省事...


數學不好不用怕,捉放法一樣能學得起來!


104學年度:715班+708班+704班


3-實驗-2-估計豆數


進入實驗室

進入實驗室」是國中生物緒論中,教學範圍可大可小的部分。這兩年將生物實驗會接觸到的部分資料整理過後,做成影片,讓往後的教學可以更輕鬆些,也更好掌握時間、節奏!我最近學著用prezi重做「科學方法」影片,打算連這個影片也重做:調整一下內容、補充些圖(仍在嘗試中,希望盡快完成...),做好再重新連結。


 


進入科學方法之前-何謂科學

      前兩年參考了網路上幾位老師在「科學方法」單元的教法後,在引言方面我整理了賽麥爾維斯醫師與「產褥熱」對抗的例子,做成ppt。實際上課,用了合作學習~討論發表後發現:


我一開學就得擔心進度了!


索性再辛苦些,將「引言」部分做成影片好了,這樣至少我引入的時間較能控制得更精準


01.jpg - 教學


然後進行【學生討論】


                          小組成果呈現部分:因為班級數多,用白板不方便(除了得搬來搬去外,還得準備白板筆...),所以另外設計了「小組搶答單」~B4可印6張搶答單,一個問題用一張。


                      設計座號,是考慮到不同課程、不同班級或其他狀況時,分組人數與成員會不同,這樣計分比較彈性~可以用在很多簡單些的討論課程記錄。


小組搶答單.jpg - 班級經營


      實際上課後,發現學生作答與回收都很方便。時間允許的話,還可以用電腦拍照,再給學生看。 因為是第一堂課,新生彼此也不太熟,所以在引導、思考討論與答題上,比較花時間。


       學生自評部分,我這樣設定:自評貢獻分最高額度=人數*2


      如果小組有6人,滿分就12分(每人基本分2分),但若有人未參與,就可以寫0,然後多的分數可以分給最認真的(2位)同學。最後分數,我再依內容和速度加分來加總(目前設定1~5分),加上自評分,再登錄至成績表。


後來我直接把題目編入講義內,第一堂課進入《科學方法》前,先藉影片讓學生分組討論發表。


     書面成果


【影片題】塞麥爾維斯醫師一般人或醫師在面對『產褥熱』的態度與做法,有哪些差別?


01.jpg - 教學
02.jpg - 教學
03.jpg - 教學
04.jpg - 教學
05.jpg - 教學
06.jpg - 教學
07.jpg - 教學
08.jpg - 教學


學生基本上能利用到預習課文的內容~【以科學方法探究問題的步驟】,也就是「用科學方法去解決問題;面對問題的態度,比較積極...」,因此答案基本上都能命中一部分。接著引導學生思考、討論: 


【進階題】何謂科學


希望學生能由討論成果歸納出「科學的本質」,但~由討論過程中發現學生很難跳脫【以科學方法探究問題的步驟】,所以後面的班級會再加強引導思考:科學科學方法的「包含(集合)」概念(我是用概念比手畫腳解說的)。結果,學生的答案,基本上還是:


科學=科學方法


所以,再加強說明課本裡沒有明確提及的概念~《何謂科學--科學的本質




初步瞭解「科學」後,才正式進入【以科學方法探究問題的步驟】主題。因為採用分組合作學習方式,所以整個《科學方法》單元的探討,至少得要完整的兩節課才能完成(還不含《進入實驗室》檢討【習題】答案!) 我知道時間會花太多了,所以今年還要調整顯微鏡的上法!


     新生,有個班教室在暑假防震補強工程後尚未有足夠插座,臨時安排到實驗室上課(6人一組);有班級導師已經安排分組(5~6人一組);4~5人一組的則是我上課直接用教室座位安排的...人數對討論結果有些許影響,但主要的還是「組成成員」的思考討論能力與參與度




疑問1.以往(課本和我們)大概以幾句話,就直接切入【以科學方法探究問題的步驟】主題,可是~在討論了賽麥爾維斯醫師科學做法後,學生們普遍上還是無法整理出科學的本質(何謂科學)多半只能在課本上的【以科學方法探究問題的步驟】打轉...是不是學生的思考受到課本的箝制(認為"標準答案就在課本上")相當嚴重?


疑問2.多花的時間,令我猶豫:這個討論題目,明年要不要刪去?


這是之前找的影片,可按字幕~這個影片翻譯得不錯(不容易!)



科學方法(歌):詞、曲、吉他、演唱、編曲:呂冠緯


本教學影片引用自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