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沙漠蛇蜥』還是『蛇』?

     蛇蜥的四肢已經退化,外型很像蛇,但是仍可從外型來分辨:

無腳蜥蜴(蛇蜥)雖然從背面看十分像蛇,但只要翻過牠的腹部,就可以發現牠的腹鱗長得十分細長,而大多數蛇的腹鱗,都是屬於寬闊型的。蜥蜴的頭和蛇頭長得很像,但牠們頭上鱗片的排列不一樣;而且蜥蜴的頭上,多長有一個耳膜,蛇頭上就見不到了(聽力不好,用分叉的舌頭探索週遭環境,以身體感應地面震動而取代聽覺);另外蜥蜴有可以活動的眼瞼,蛇卻沒有(無法閉眼、視力也不好)這些特點都是蛇蜥異於蛇的判別要點。[資料及右圖來源:928Group]

蜥蜴和蛇的區別[資料來源:台灣論壇]

(1)蜥蜴下頜骨的左右兩半以骨縫結合,不能活動,口不能張大。蛇的下頜骨左右兩半以韌帶相連,彼此間可拉開,這是蛇的口可以張得很大的原因之一。

(2)蜥蜴一般具有四肢,即使四肢都退化無存的種類,其體內必有前肢帶(肩帶)的殘餘。蛇一般不具四肢,即使有後肢殘餘的種類,其體內也絕沒有前肢帶的殘餘。

(3)蜥蜴多具有活動的上眼瞼和下眼瞼,眼睛可以自由啟閉。蛇的上下眼瞼癒合為一透明的薄膜,罩在眼睛外面,看起來,蛇眼永遠是睜開的。

(4)蜥蜴多數種類的舌頭都較寬大肥厚。蛇的舌頭都很細長,前端分叉甚深,基部位於鞘內,常通過口前端的缺刻處時伸時縮,藉以蒐集外界(主要是食物)的氣味分子,送入鋤鼻器產生嗅覺。

(5)蜥蜴一般都有外耳孔,即使沒有,也可從外表看出鼓膜的所在。蛇沒有外耳也沒有鼓膜,所以外表上看不出聽覺器官的痕跡。

(6)蜥蜴的尾巴都較長,一般約等於(或僅略短於)頭體長,或為頭體長的2—3倍。蛇的尾巴相對較短,為體長的 1/2到1/4(即尾長佔全長的1/ 3—1/ 5)。
 


    
Unireptile_國際爬蟲網內有許多蜥蜴圖鑑,但是那些蛇蜥的生存環境是潮濕高地熱帶雨林、甚至地下洞穴,而生存在沙漠的『蜥蜴』都是具有明顯四肢的可是
國中生物課本(康軒版)介紹『沙漠生態系』時,舉沙漠蛇蜥為例,還放了一張照片。查了許多資料後,這張照片,我『強烈』懷疑這是生活在沙漠裡的康軒課本應該把沙漠生物的例子《沙漠蛇蜥》改成《沙漠裡的蛇和蜥蜴》才好!

     以下是從Youtube影片(三種爬蟲的獵食)中擷取的圖片,這三種都是毒蛇!最後一張圖跟課本附圖很像吧?!非常感激ZERO協助鑑定!

◎第1種是
非洲樹蛇Dispholidus typus黃頜蛇科(又稱遊蛇科),分佈全非洲

     非洲還有一種相當有名的毒蛇--曼巴黑曼巴有『非洲死神』之稱!其中,綠曼巴(Dendroaspis angusticeps)跟非洲樹蛇很像,網路上甚至還有人錯將這兩種當成同一類!曼巴蛇眼鏡蛇科最大的特徵就是嘴巴內側都是黑色綠曼巴產於東,嘴型較尖,且體型細長側扁。





◎第2種是加彭膨蝰Bitis nasicornis蝰蛇科西
。生長在原始雨林林地中,行動相當緩慢,性情溫和且不太主動攻擊,身上的幾何圖案加彭膨蝰在野外完美的與落葉融合。通常都躲在落葉堆靜止不動,等待缺乏警覺性老鼠、松鼠、甚至小羚羊或豪豬等獵物送上門來,再伏擊獵物,以哺乳類或鳥類為食。其毒牙極長,最長可達5公分。毒液的毒性不強,但一次可注入很多毒液,藉由大量的毒液,以『量』取勝,被咬傷而致死的報告很多!屬日行性的胎生蛇,每次可產下12~60條小蛇。因為牠們受驚嚇時會膨脹身體,並發出像輪胎洩氣的嘶嘶聲,所以稱為"膨蝰"

     這是最大且最重的非洲蝮蛇加彭膨蝰有兩個亞種:分佈於東及中東非加彭膨蝰(Bitis gabonica gabonica)以及分佈於西西加彭膨蝰(Bitis gabonica rhinoceros)。其分辨方法為:加彭膨蝰眼後黑條紋中多了一條垂直的眼下淡色條紋,此外西加彭膨蝰吻端角狀突起比加彭膨蝰來得長。身體短胖寬扁,頭部很大而成明顯的三角形,體重與體型和其他蝮蛇比起來顯的相當笨重,鼻端有兩角狀突起,體長可達兩公尺。 [資料及上圖來源:阿修羅爬蟲世界]

◎第3種是侏儒膨蝰 Bitis peringueyi,西南,它吃的食物是鏟嘴蜥

     膨蝰最美的是蝴蝶膨蝰或稱犀牛膨蝰(Bitis nasicornis)。而侏儒膨蝰是最小的膨蝰,也是唯一一種眼睛位於頭部背面的蛇台灣進過(蠻兇的!),非洲樹蛇也進過、鏟嘴蜥也有在賣!加彭膨蝰台灣有少量的流通販賣,這種蛇不難養,價格也不算高;但是,飼養這種外來毒蛇,非常具有潛在危險性,畢竟難保哪一天被咬或者跑出去,那真的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台灣完全沒有這種毒蛇的血清![資料來源:阿修羅的夜世界]

       


蛇的獵食影片(8'32"):按此處可以看旁白說明


蛇的運動方式:
(1)牽引式:蛇的外皮很鬆弛,不是緊繃在身上的。當爬行時,外部的鱗片會向外凸出並稍微翹起,牠就利用翹起的鱗片尖端,攀住草莖和不平坦的地面,推動自己的身體向前快速爬行。蛇移動時,通常是身體內部先向前滑動,接著,外皮才隨著身體向前移動。這種方法稱為牽引式大多數蛇都採用這種方法爬行,不但爬行快速,而且有利於蛇在高大的樹幹上纏繞攀登,但是在光滑的地面或鬆軟的沙地上時,這種方法就不靈了。

(2)側行式:生活在沙漠裡的響尾蛇,為減少與灼熱沙地的接觸面積,以身體的前半部分和後半部分,交互形成支點,側形前進。這種前進的方法會在沙地上留下「S」形的痕跡。

(3)蜿蜒式:有些蛇會利用地面鼓出來的東西或石頭,取得前進的動力向前爬。爬行時,身體呈「S」形不停地扭動,所以稱為蜿蜒式。蛇類游泳時,也採用這種方法。

(4)手風琴式:些蛇爬行時,會以頭部為固著點,收縮身體成「S」形,然後再以尾部為支點,把身體彈出去,前進時,蛇的身體像手風琴的風箱一樣,一伸一縮,所以這種方法叫做手風琴式。 [資料來源:
928Group]


參考資料:

沙漠不寂寞 II:沙下一公分的動物星球

Unireptile_國際爬蟲網蛇類圖鑑

小勛's BLOG-黑白無常-小蛇蜥

爬爬風格論壇-非洲樹蛇的繁殖




12 則留言:

  1. 哈 課本 竟然也會出錯 ㄑㄑ~~

    回覆刪除
  2. 宋秀玲老師的

    這種教學方式

    讓我很高興

    不但讓學生上課上得很高興

    也會增強我們學生學習的心!!

    回覆刪除
  3. 恩.....我覺得這種教學方式很讚!!比起無形的講解,實際看影片一下就能理解!!而且增加

    學生的學習興趣,還發現生物的奧妙!!我很喜歡~~~希望還有機會!!

    回覆刪除
  4. 聰明細心的生物老師:



    我覺得您帶我們進電腦教室是加深我們印象的好辦法



    原本都不太了解課本上介紹的生物有甚麼跟別種的不同之處



    進了電腦教室後



    不管是複習還是寫考卷時



    都會想起在電腦教室看到的影片和介紹



    之後複習的時候也比較不會忘記



    謝謝老師帶我們進電腦教室



    也謝謝老師這麼用心的付出

    回覆刪除
  5. 我72712

    這種教學方式

    讚!!

    課本必境交ㄉ不多

    用電腦可以交我們很多課本上沒有沒有ㄉ東西

    因為有ㄌ電腦課

    才有增長知識ㄉ雞會

    回覆刪除
  6. 我很喜歡老師的教法

    進電腦教室

    可以更深入了解上課的內容

    可以學到一些課外的東西

    而且還能看到一些有趣的影片呢!!





    看完這篇的內容阿

    我覺得

    蛇還滿厲害的

    可以吃下比他嘴巴還大的獵物

    而且下巴不會脫臼~ XD



    響尾蛇

    爬行的方式滿特別的

    牠爬的好快唷~~

    我想還是少去沙漠為妙!!







    71620 彭怡玲~

    回覆刪除
  7. 當然囉!畢竟『知識』太多,編寫時難免出錯!

    回覆刪除
  8. 多謝稱讚啦!但要我去接你們導師,那就…。其實,你們導師對你們真的相當用心喔(旁觀者清)!

    回覆刪除
  9. 的確!因為你們真正實際看到的東西不多,所以雖然我講得天花亂墜、口沫橫飛,你們有時也很難想像!機會不多!請及時把握!

    回覆刪除
  10. 聰明細心?!哈哈哈!印象深刻對學習更有幫助呢!不客氣!真高興你們喜歡!而且成績也能提升,值得了!

    回覆刪除
  11. 錯字不少喔!用電腦上課,的確可以上更多課本沒提到,但卻更精彩的!

    回覆刪除
  12. 響尾蛇很毒,的確要離遠些!喜歡,以後有空也可以上來看看!我會不斷充實的!

    回覆刪除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