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祖鳥

    

        自從1861年,一個名叫梅爾(Herman von Meyer)的業餘化石採集者,在國南部巴伐利亞邦索倫霍芬地區的石灰岩板採石場不小心敲到了印有羽毛印痕的石灰岩板迄今 ,始祖鳥出土已逾百年。資料來源:維基百科+屏東縣野鳥學會

      始祖鳥學名Archaeopteryx lithographica
又名古翼鳥。生活於約1億5千5百萬到1億5千萬年前晚侏儸紀。在始祖鳥仍然生存的時期,洲仍然是個接近赤道的群島。始祖鳥生活於恐龍時代,但是由於與同時擁有鳥類獸腳亞目的特徵,因此與恐龍有所區別。始祖鳥的大小及形狀與喜鵲相似,牠有著闊及圓的翅膀及長的尾巴。牠可以伸長達半米長。牠的羽毛與現代鳥類相似,但牠卻在顎骨上有鋒利的牙齒腳上三趾都有彎爪有長的骨質尾巴。這些特徵正好與獸腳亞目恐龍相似,使得始祖鳥成為演化過程的重要角色。事實上,始祖鳥首次的發表是於1862年,亦即達爾文發表《物種起源》之後兩年,使有關討論演化之說更為激烈。現今有11個化石被分類為始祖鳥,而且所有化石都是來自德國索倫霍芬石灰岩礦床,是侏羅紀時期唯一的羽毛證據

【右圖】展示在牛津大學博物館的始祖鳥模型。

    由於始祖鳥的化石顯示牠並不具龍骨突,牠們應該是沒有足夠發達的胸肌來鼓翅起飛,所以長期以來始祖鳥被認為可能主要是在地面上棲息覓食,揮舞著牠的羽肢撲擊小型爬蟲及昆蟲(這有點「輕羅小扇撲流螢」的味道),他們可能沒有自力飛行的能力。當然牠的前肢有爪,所以牠也被認為有可能利用牠的利爪鉤爬到樹上,再滑行下來(類似飛鼠的滑翔)。不過也有人持不同的看法,認為始祖鳥前肢的羽毛左右不對稱,是一種飛行鳥類的特徵;也有人認為始祖鳥腳爪的彎度並不適合地棲而較適合樹棲,所以認為始祖鳥應該像現在的鳥兒一樣,可以自由自在的在空遨翔。









【左圖】柏林標本,於1876年或1877年在國近愛希施泰特布魯門柏格被發現,發現者將它交換了一頭牛。這個標本於1881年被拍賣,最後由洪堡德博物館成功收購並展覽至今。這是最為完整的標本,亦是首個有整個頭顱骨的標本。



【右圖】慕尼黑標本。於1991年被發現,並於1993年由沃爾赫費爾所發表。它現在存放於慕尼黑慕尼黑古生物博物館。這個標本中原先被認為是胸骨的東西,卻發現原來是鳥喙骨的部份,但軟骨的胸骨亦可能存在。只有它的面貌是失去的。牠可能是另一個新種,稱為巴伐利亞始祖鳥。 





【左圖】印石板始祖鳥的模型。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有一種名叫原鳥的化石於1986年在美國德州出土,據說牠比始祖鳥還早7500萬年,也就是生存在三疊紀,據說牠比始祖鳥還擁有更多的鳥類特徵,不過很遺憾的是牠沒有羽毛印痕。如果「原鳥」真的是一隻鳥的話,那整個鳥類演化史大概就要重新寫過了。不過認同「原鳥」是鳥的人並不多,大多數的古生物學家仍把它視為異端,認為那只是由一些爬蟲類的化石拼湊而成。原鳥至今仍未被古生物學界的主流派所接受。

   始祖鳥是現在已知最早的鳥類,但牠似乎只是鳥類演化史上的一個旁支,而不是現今鳥類的直接祖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