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人類基因組計劃

國際人類基因組計劃【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國際人類基因組計劃的啟動的重要原因是美國能源部的推動。1984年,在美國猶他州的Alta,由美國能源部資助的一個旨在討論日益發展的DNA重組技術的會議上,科學家們第一次討論了人類基因組測序的價值。而首次對於人類基因組測序的可行性進行認真的探討是在1986年羅伯特·辛西默主持的一個會議上。與會者的發言非常地大膽:「這一啟動計劃(人類基因組啟動計劃)的最終目標是了解人類基因組,就像了解人類身體構造對於目前醫學發展的貢獻,對人類基因組的了解將對醫學和其他健康科學研究提供必不可少的支持。」。隨後,美國能源部健康與環境研究項目主任查爾斯·德利西決定對人類基因組啟動計劃進行資助,資助金額為五百三十萬美元,用於發展關鍵性技術與資源。

     1988年,人類基因組計劃再次得到顯著的推動,DNA雙螺旋結構的發現者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得主詹姆斯·沃森領導國家衛生研究院中新成立的一個基因組研究中心,加入了這個計劃。對於人類基因組計劃,沃森的評價是:「不儘快將它(人類基因組計劃)完成將是非常不道德的,我有幸有機會讓我的科學生涯從雙螺旋跨越到三十億步(指的是人類基因組計劃的三十億美元投資)的人類基因組」。但由於與上司意見不一,沃森不得不於1992年離開該計劃,其位置由弗朗西斯·柯林斯取代。1990年,投資三十億美元的人類基因組計劃由美國能源部和國家衛生研究院正式啟動,預期在15年內完成。隨後,該計劃擴展為國際合作的人類基因組計劃,英國日本法國德國中國先後加入,形成了國際基因組測序聯盟。為了協調各國人類基因組研究,1988年維克多·馬克庫斯克Victor McKusick)等科學家的倡導下,國際人類基因組組織(HUGO)宣告成立。

     中國的人類基因組計劃在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的支持下,於1994年啟動,並得到國家高技術發展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資助。1998年中國南方基因組中心成立;1999年北方基因組中心中國科學院基因組中心成立。1999年9月,中國正式加入人類基因組計劃,承擔1%的測序工作。2000年4月,完成人第3號染色體上3000萬個鹼基對的工作草圖。



     沒錯!台灣沒有啦! 不過在水稻的基因組分析上,台灣就有參與了!…



     為了要解讀水稻全基因組,世界上多國進行合作,成立了跨國團隊(IRGSP)。這個團隊的成員有7 個國家,分別進行水稻的12 條染色體的定序分析工作:日本進行第一、二、六、七、八、九條的定序,美國進行第三、十、十一條的定序,台灣進行第五條的定序,中國進行第四條的定序,法國進行第十二條的定序,而南韓印度則各與美國分擔第九與第十一條的一小部分工作。自從1999年正式開始定序工作,預計於2002年年底前完成全基因組的草圖。【 資料來源:中央研究院植物研究所刑禹依研究員】



   【BBC中文網】2005年08月11日 :據最新一期的英國科學雜誌《自然》報導,科學家已破解出水稻的幾乎全基因組序列,這項研究進展將可加速水稻品種改良以及解決全球飢餓問題。 由包括日本美國英國法國印度中國等在內的十個國家的科學家共同研究的“國際水稻基因組定序計劃”(IRGSP),耗費六年時間破解出水稻的百分之九十五全基因組序列。 報導指出,水稻的十二對染色體共有三萬七千五百四十四個基因,全基因組總共有四億個DNA鹼基對人類的染色體則約有二萬到二萬五千個基因,因此水稻的基因數目大約為人類的一點七倍。 



DNA模型製作
此網頁內有詳細製作過程與照片圖解,有興趣的同學可影印下來照著步驟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